引言
“地产界的思想家”冯仑纵横生意江湖20年来,第一次系统梳理出书。三十年来中国民营企业从前公司时代发展到公司时代,21世纪后又进入创富时代,冯仑是一个亲历者,他所创办的万通公司也伴随着其他民营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也因此,冯仑对民营企业的所谓“原罪”、合伙人制度、管理逻辑以及生死存亡等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考。
这本书谈些什么?
本书冯仑对民营企业的所谓“原罪”、合伙人制度、管理逻辑以及生死存亡等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考。民营企业家中,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王石为什么成功?牟其中为什么失败?冯仑通过近距离观察给出了颇具特色的企业家素描。此外,关于幸福、关于金钱、关于伟大、关于女人……冯仑均用他鲜活麻辣的语言进行了解读,书中精辟的语言展现了典型的冯式风格:不麻辣、不深刻、不性情,就不是冯仑。
作者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本书作者通过16个章节来详细阐述了野蛮生长的民营企业故事,原罪:原罪是怎样炼成的、征服:男人愉悦的冒险游戏、了犹未了与不了了之、历史的天空,合伙人:江湖聚义、常务董事会、打死不做“太平天国”、江湖方式进入,商人方式退出流变:小倒爷与大企业家、商贩、工匠与流寇、汇流与融合、筑梦踏实,投资:玩时间于股掌之中、当人成为投资品的时候、站在未来投资今天,管理:和尚与庙、五大悖论、人的管理与管理的人、特种部队与基地组织,金钱:什么是钱?、钱的是非、人一生中的三个钱包、人心与钱心、钱心跟着人心走、老钱与新钱、花钱的艺术,政商关系:“离不开,靠不住”、世贸重建的美国故事、虞洽卿与辜振甫、“混搭”是王、认养“立法委员”,关系:什么是面子、“成本”与“收入”、熟人的成本、忠诚的代价、关系网的经济规模,伟大:志大才必高、伟大的状态、伟大的基因、伟大是管理自己、伟大的力量、伟大的魅力,企业公民,责任边界、企业公民与公司治理、阿拉善的故事,企业家(上)王石:不当老板、一招鲜,吃遍天、大公有私、君子三态、永远做自己的管理者,企业家(下)牟其中:擦肩而过、范哈儿与张少杰、倒飞机与放卫星、“钱是无限的”、“一生爱错放你的手”、你不懂什么是饥饿,历史:伟大的阴面、历史现场、镌刻人生、历史的基因和密码,幸福:幸福和欲望、幸福和自由、幸福和道德、幸福和信仰,女人:内当家与合伙人、贪官的泡妞模式,死亡:公司的四种死法、与死亡为友、死亡的困境、救援机制、生命钻石。
0.自序
民营企业在创业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原罪问题、政商关系,也包括企业公民责任,以及组织内部一系列的管理等等,简单说来实际上也是一个“色”和“戒”的问题,即追求金钱的欲望这个“色”和社会伦理及政策法规这个“戒”的冲突。在这二十多年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欲望,而仅仅只有伦理道德和规范,我们的经济就不可能有任何活力;反之,如果只追求财富和金钱的欲望,没有“戒”,没有社会的道德、责任和法律规范的冲突与调适。欲望本身在冲破旧的规范的同时必然会创造一个新的“戒”——新的规范,而新的规范又要保证和约束追逐金钱的行为,使欲望能有一个合理的发展方向。这就是民营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历史逻辑。
我们希望《野蛮生长》能对这个过程有所交代,对这个复杂过程中的思考有所说明,对这一复杂过程中的人物有所描绘,对整个欲望和伦理规范的冲突有所揭示;也希望让所有的读者看到真实的人性,看到人的“色”,更体会到“戒”的重要,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能够在符合法律规范和道德伦理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1.原罪
原罪就是那从一入了世界,又传给众人的罪,也就是那些使婴儿也必须受洗的罪(虽然为数只有一个,但若把它加以分析,就可以看出许多不同的罪包括在其中)——奥古斯丁
作者根据自己的经历总结根治“原罪”的正确方法,那就是“资本社会化、公司专业化、经理职业化、发展本土化“。
一个悖论是在中国,人们没有钱才办公司、没有资本才投资。这在西方是完全不可能的,那里有钱人才投资、才创业。我们的起点是两手空空,主要从三种途径拿来初始资本:一是自己家里人的积蓄;二是”欺骗“和”抢劫“;三是借钱,债主给出时间,借债的付利息,以后想办法把资产负债表做正,让创业过程不因为资本的问题而中断。
自有资金来源于高利贷,会造成暴力倾向,加上男人的冒险心理驱使、环境的不确定,造成赌得赢的概率不大,所以越赌越大。这就是民营企业为什么冒险性大的原因所在。
不承认失败?其实是男人张狂、征服的本性和想要成为一世英雄的虚荣心把事业的方向给误导了。追求自由是人的本性,之所以吸取老庄的思想是适应环境的需要,男人的妥协也要有个台阶。伟大的人说要征服世界,但还有伟大的人说不争即争。其实,解决危机的唯一秘密就是牺牲。每次危机都有利益权衡,不敢牺牲就没有胜利;中年男人要保持这种牺牲精神,坚持理想是唯一的心理支撑。
”原罪”的讨论暂时是不了了之了,但总体来看,或者从民营企业发展的过程来看,随着每一个阶段的不同,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急剧转型的社会,随着财富积累的进度越来越快,我们的传统文化、习惯,包括我们意识形态领域里沿袭下来的一些说法,会不断地挑起对“原罪”问题的讨论和再追究。所以在中国,财富的创造和积累,始终潜伏着一些威胁。
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这种财产的腾挪或财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只有三种形式。一种就是战争和暴力;第二种是意外的馈赠;第三种是财产转移方式,就是通过市场和交易。
总之,我觉得面对民营企业的早期历史,需要我们用大智慧来化解历史矛盾,千万不要立足一个简单的道德标准评说是非。
2.合伙人
组织结构解决得最完善最成功的是共产党人,共产党把中国农民的游戏规则和共产党的组织规则整合在一起,有了一套新标准,就是意识形态标准和党纪党章,然后就慢慢地强大起来了。国民党也有一套军事组织,纪律约束,由国家机器在运行,多少算是一种进步。
非契约组织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家族式,一种是江湖式。如果按江湖规则行不通,就向家族内部寻求出路。家族抗分裂的能力更强一些,所以民营企业就出现两种选择,按江湖方式存在的寿命非常短,按家族方式维持得长一些。在没有新的组织进化方式时,实际上后者不失为好的选择。
商人文化、商业伦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现在的中国创业者成功概率大,不用花太多精力在组织结构上。这实在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不能用传统文化中的兄弟感情处理万通内部的矛盾,而要用商人的规则处理分家或者叫建立退出机制。
中国传统组织文化里没有按规则退出的智慧,这是一个悲剧。
3.流变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给社会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为市场改革和文明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出无数新一代的建设者。民营经济丰富多彩的创业故事、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既是民营企业的骄傲,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进步的真实写照。
三代民营企业:第一代是从1978年到20世纪90年代,这时期可以称之为“前公司时代”,当时社会上做生意的主要特征就是个体户(倒爷)+官倒。这个阶段应该说是非常原始的市场经济阶段,民间的商业活动更像是跑江湖(江湖就是指社会的边缘地带),所以这个时代也可以叫做“江湖时代”,而不是公司时代。个体户做生意,行为方式多依循江湖规则。
民营企业的第二代称之为“公司时代”,实际就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1年,所谓公司时代,就是自打有了《公司法》以后,所有的创业和经营活动是以公司形式展开的。这个时期个体户占经济分量越来越轻,干部子弟也不太吃香了,因为现在所有的政府垄断资源越来越少,大部分资源已经市场化了;权力以及权力拥有者的亲属也没有太大优势了,加上做生意也越来越需要创业精神、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这些东西很多干部子女是不具备的。这个阶段经商的主要是下海的机关干部、乡村能人、大学生、研究生,以及海外留学归来的人。
民营企业的第三代是从2001年到现在,实际上进入了一个“创富时代”,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创富加速器是资本市场。这时很多公司从业务和规模上看已经不是一般公司,它们中有许多都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行业的领导者,一些大公司和超大公司开始出现。这个时代商人的地位开始提高,商业道德成为一个主流的价值观。比如现在的小孩对于做生意很接受,对于有钱也不觉得是什么不好的事情。另外,许多人越来越成为经济动物,整个社会成为一个消费社会,买房买车和高消费成为一种时尚。
贸易文化就是交易的文化。给钱就搞定,给多少钱,拿多少货,一把一利索,钱货两讫[qi],一拍两散,贸易就是最简单的交易。
4.投资
经济学上的解释,投资就是用钱去生钱、以盈利为目的的一个花钱方式。投资的冲动来源于金钱本身,那就是人们对财富的占有欲望引致的冲动。
人类社会由钱到钱的行为,实际上有三种方式:一种是赌博,第二种是投机,第三种是投资。
时间决定一切是个真理,真理不爱听也是真理。时间越长,东西越金贵、越值钱。另外,还要坚持的时间长、越长,这个回报率会越高。
在时间投资上的第三个规律,就是要看你投资的对象,或者说是你在一个时间段上所确定的对象是否正确。
对人得仔细考察,在时间、地点、金额、企业相同的情况下,人就是最重要的考察对象和决定是否投资的唯一条件。
投资于人的价值观,就是要考察清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最重要的是要花时间去了解,去发掘,去研究,去塑造他正确的价值观,使他的人生有一个好的 GPS。
作者认为在未来,人均 GDP 到一万美元、两万美元的时候,商用不动产将会是一个更重要的产品市场,而且不动产金融将会很发达,房地产的直接融资将会成为一个主流。
投资的最高境界就三句话,那就是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
5.管理
管理的第一个要素是目标,经营概念讲绩效,非经营概念讲目标。第二,一定是在组织范围内才管理。第三,设定人在组织中的活动方式和游戏规则,如激励、约束和惩罚等,这始终是管理的重点。管理人的行为,目的就是要用最有效、最经济的资源最快最准确地达到目标。
所有的管理书籍无外乎三个大类:目标、组织、人群行为。
管理的五大悖论:第一个悖论是变革与稳定,第二个悖论是集权与分权,第三个悖论是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第四个悖论是利润最大化和社会责任,第五个悖论是破与立。五大难题,都对都不对,考验管理者的水准。验证看绩效,过程是煎熬,管理者们必须在五大极端之间找平衡。
公司领导管理自己永远比管理别人重要,行为管理、行为矫正的关键是矫正自己的行为。
为什么很多学说到了中国就要改,实际上在行为习惯上做了妥协。以前我讲过生人原则和熟人原则。中国的“熟人文化”,酒楼解决的问题超过律师楼很多。之所以在酒楼或洗浴的地方解决问题,就是为了超越规则,目的多是变通。在中国,做房地产出租铺面,大部分都是出租给餐饮业和娱乐业。在这里,中国人个人享受的成分绝对是一小部分,通常在这里是把公事当私事办,把私事当家事办,充分软化对方的心灵,目的还是变通。
在中国是把人——我之间的中间地带消灭掉,互相“侵占”,我的是你的,你的是我的,私人化程度低。美国人与人的界限,事与事的界限界定得非常清楚。中国人把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混在一起,人——我界限不清。所以在中国,大多数企业制度管理的约束力弱,感情因素的制衡作用很大。
这样就涉及另一个问题,组织结构中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靠什么激发。在中国,有时道德激励比金钱激励重要一点,或者老年人用道德激励就可以了,而对于年轻人来说,金钱激励就更为重要一点。代际不同,特点不同,管理的时候必须要有针对性。年轻人讲绩效、利益,年长的讲感情论辈分,文化、习俗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管理。代际的变化过程中会面临文化观念得转变,或者说由政治文化向商业文化、法律文化的转变非常难。所以企业文化不要多元化,习俗尽量不要多样。企业领导要关注企业文化相对的单一性,有利于人的行为的引导和训练。高层决策需要开放、多样性,但执行层面多样化带来的是协调性差,所以应当避免。
思考一下未来的组织。企业的领导研究管理,目标自己都很清楚,应该把精力放在组织和人事上,也就是组织的变革和人的解放。未来组织变革走向是什么,观察历史可以看成,组织变革效率最高的是军队,它是在变动环境下的对抗性博弈,而管理学说大部分是假定环境下的对抗博弈,所以将军是最好的管理者。
特种部队和基地组织:所谓“基地化”,是用价值观、文化、情绪协调的自由分子运动,成本是分散承担的,收益是巨大的。特种部队以精确打击为专长。
企业也面临着选择,怎么样使组织变得更有效率?怎样把前台做精做专,把后台做大做成系统?
民营企业一定要提前布局,让组织提前发展,甚至超越业务发展。民营企业初期有活力,而当全社会都有活力的时候,自我约束就很重要了,有动力无约束反而成为劣势。
6.金钱
因为做生意,我们花很多时间跟钱打交道,“钱”这个词汇使用的概率现在是最高的,也是最容易让人做梦的,但也容易让人陷入极度痛苦之中不能自拔。
不同的民族和国家都逐渐把制造这样一个形态标准化的交换媒介的权力赋予了政府,这时这个东西就变成了“钱”。
现在来看钱的是和非区别在那儿?在国外非常清楚,合法的钱就是“是”,非法的钱就是“非”。
所以钱的事很玄,一不留神就变成了陷阱。你光顾仗义了,不问是否,钱一给出去,麻烦就来了。
你可以使用三种钱:一个是现金或资产,第二个钱包是信用,第三个是心理的钱包(同样一种花钱方式在不同情景、不同心态下,你感觉钱的多少是不一样的)。
第一个钱包是怎么鼓起来的。作者认为人一生赚的钱大概有三个三分之一。第一个三分之一就是我们讲的现金和资产,靠劳动力、靠市场。第二个三分之一是全国人民发给你的奖金,所以你要守法公民,等待人民发给你(国家经济发展,人民币升值)。第三个三分之一是全世界人民发的奖金。(比如美国上市,到世界上拿奖金)
跟钱有关的事,无非三条。一是挣钱,二是看钱,三是花钱。挣钱是美国人最有本事,欧洲人最会看钱(欧洲最早富起来,一代一代家族的传承,变成了看钱机器),亚洲最能花钱(亚洲有钱的历史短,富起来的时间大概是100年,刚富起来的人一定是恶性消费,还有炫耀)。所以,想挣钱多往美国跑跑,没坏处;想看钱去欧洲;想花钱就在亚洲待着。
钱是比较有意思的东西,钱是有腿、有性格的,也是有气味的。全球的钱80%是在美国和欧洲之间跑,20%往新兴市场跑,这20%里的50%在中国。
钱要跑有三条指南。第一,钱必须判断,我的永远是我的,才敢去(所以财产保障制度很重要,钱很聪明,如果进去了就不是我的了,它不会去。钱的嗅觉很灵的,一旦发现有危险,它会扭头就走。欧洲和美国经过了几百年的私人财产保护,经过多少代人证明,在这个地方钱是我的就永远是我的,所以钱可以放心大胆地乱走。在亚洲这边,钱还在慢慢看。“你可以不尊重我,但是必须对我口袋里的钱表示敬意”,这是江湖上一个大哥说的话,我不是大哥,钱是大哥)。
第二,钱要翻身,要创造,要能让1块变2块,如果不是这样,傻子才会把钱投过去。钱会下崽儿,钱会升值,钱会创造钱,这种能充分调动钱的创造能力和财富增值能力的地方才能吸引钱去。
第三,钱一定得会判断,万一有风险的时候得能跑得掉,所以具有流动性。万一风吹草动,一秒钟就能跑。这里考验的是钱的流动能力和瞬间转移能力。
所以一个地方、一个企业、一个人,你想找来钱就必须回答这三个问题:第一保证看住钱,不会被剥夺;第二能挣钱;第三有风险的时候随时可以走。
美国传教士明恩溥认为中国人看重面子的原因来自对戏剧的喜爱。生活就像戏剧中的场景,每个角色都要体面地上台,在一片喝彩和赞扬声中下台,否则就“下不了台”。
在社会上做生意,无非是要在人情世故上让大家都舒服了。作者一般采取的是”6-3-1“的办法。”6“叫情势,是社会、法律强制要求我们遵守的;”3“是经济利益,算账;”1“是面子,妥协。
鲁迅说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
商人在其本质上是倾向于法制的,特别尊重法律的,愿意建立一个工商文明的,所以赚钱越多的国家,法制越健全,法制不健全的地方,挣钱的人也很少。
宗教的观念使西方人对待钱采取”市场如教堂“的方法,没有人太嫉妒,替上帝看管后反正要捐掉的。在中国,有钱人是无所畏惧的,穷人更是无所畏惧的,没有敬畏之心。没有敬畏的情况下,有钱人就不自律,抢钱的人也不自律,于是大家在钱的问题上没有任何恐惧,也没有崇高的感觉,认为钱就是自己的,不是上帝的。中国人进庙是为了把钱拿回家,求安生,保佑发财。西方人进教堂是要捐掉钱。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让中国不太容易建立起对钱的正面的道德评价系统。
作者说索罗斯有个经营哲学叫市场心,说的实际上就是人心。财的聚散有个”心“在里面,心和人有关,全世界最聪明的人最终都是先研究人心和制度,反过来才能驾驭金钱。
老钱在欧洲特别多。这些老钱分成了两类,一类变成了消费,一代一代地被消耗掉,另一类被继承了下来。继承下来的老钱又分成两种用途,一种用于企业的投资、用于经营。更多的一些老钱,变成了家庭信托基金或者公益基金。
我觉得在公司经营当中一定要非常清楚你看到的每一个人手里的钱的来源与背景,先辨别他手里的钱,再决定要不要花精力去见他。
据测算,大概360万到500万之间,对于一生在公司上班的一个白领,基本上也就够了。
花钱艺术不艺术的问题,更多是针对中产阶级以上的人而言。第一件事,就是要找到花钱与幸福之间的平衡。
那么幸福是什么呢?幸福就是自由、快乐、健康、满足感、成就感、被人尊敬等等,这一系列加起来就是幸福。
花钱很多,并不一定会有幸福。花钱的艺术就在于花了钱能否增加自由,增加快乐,增加安全感,增加被尊重的感觉,增加一种个人自我实现的感觉。
第二个花钱的艺术,就是要管理好欲望,解决好金钱跟欲望的平衡。
第三个花钱的艺术,就是必须在私利和公益之间找到平衡。
在西方,卡内基和洛克菲勒提出的方法,就是私人产权、私人企业制度、个人自由,就是不能破坏的。
7.政商关系
这里所说的政商关系,第一个层面是企业与我们所在的体制环境的关系。第二个层面是企业家跟政治家的关系。第三个层面是民营资本跟国有资本的关系。
我们的政策制定程序,还不够透明和清晰。这就造成了政府权力的边界跟企业行为的边界发生冲突。
政府只能按商业规则出牌,拉里也按规则玩,大家该谈判谈判,没有任何不平等的。
当时企业家与政治家的关系最佳选择有两条:一是要择高处立,只有最高权力者才能成为庇护者;二是要“同心同德,予而不取“,”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目前在大陆,企业家跟政治家的关系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很成熟的模式。一方面,大陆企业家本身的规模还比较小。另一方面,企业家跟政治家的关系更多的还都处于一些低层次的权力和利益的交换上,并没有着眼于重大格局的一种同盟关系。
政治家跟企业家之间,还有工商联这个渠道关系,让一些最优秀的企业家,通过这儿跟政府和政治家形成良性的一个沟通。目前,中国企业家跟政治家的关系,还没有形成规范化和建设性的一个制度安排。
民营资本与国家资本的第一个关系是补充关系,第二个关系是一种依附关系(国家资本是主,民营资本是从)。第三种关系也可以说是一种稍微进步的关系,叫做混合关系,就是混合经济。
就这样,我发现了民营与国有两种资本事实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有优越性,你永远不能赔钱,永远不能亏损,永远不能流失。
如果长期下去,不能够解决好私人资本和国有资本的公平对待,私人资本不能够很好地发展时,国有资本就会退回到原来的独家垄断,最后是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就不复存在了,我们所有的改革和进步,就会回到原来的状态。
民营资本从来都是国有资本的附属或补充,因此,最好的自保之道是要么远离国有资本的垄断领域,偏安一隅,做点小买卖,积德行善,修路架桥;要么与国有资本合作或合资,形成混合经济的格局,以自身的专业能力与严格管理在为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同时,使民营资本也获得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可,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
面对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只有始终坚持合作而不竞争、补充而不替代、附属而不僭越的立场,才能进退裕如,持续发展。
即便认养和压赌政治人物也很难面面俱到、一切都摆平。所以,在这种政商关系下,企业界实际上很烦恼,是压力很大的一件事情。这些事情说明台湾的政商关系事实上已经由威权统治时由政权来分配资源和决定企业的行为模式,改变成为政权、企业的利益集团和地方势力三方面共同来游戏和分配这些资源。这就是台湾人均GDP在15000美元左右时的现实。
8.关系
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鲁迅
在中国讲人际关系的时候,最多提到的是人情:潜在的是人情,明面上的叫面子。
在汉语中”面子“这个词讲的是表面的虚荣和人们之间的情面。
20世纪初,一个美国人曾经写道:”要想尽我们所能地了解‘面子’的含义,就必须注意这样一个事实,那便是作为一个民族,中国人具有一种很强烈的做戏的本能…稍微遇到一个情况,他们便立即进入角色,完全模仿戏里的样子,打躬作揖,跪拜口头,口中念念有词…中国人的问题永远不是事实问题,而是形式问题。总之,面子是理解中国人的一系列复杂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说中国人特性中还有许多暗锁还未被我们打开,那么‘面子’便是打开这些暗锁的金钥匙。”
西方人对“面子”的理解是:我的一个行为会使对方倍感荣耀,这叫给对方面子。反之对方某个行为使我很不体面或者为我带来负面的评价,这叫顿失颜面。这个理解比较局限。社会科学家,特别是社会心理学家对“面子”这个词的定义,面子就是甲在众人面前对乙给予积极的评价,而使乙得到一个正面的荣耀。实际上最重要的是甲与乙的关系,一定要是公开的,而且要有其他人在场。这种正面评价有两种方式,一个是吹捧某人的才能和门第,一个是吹捧某人的容貌和财富等等。
面子的核心运作模式中有三个角色很重要,见证人、施与者及接受者。当事人(在场者或见证人)的分量越重,这种正面评价带来的面子就越大,反之亦然。
陕西人很质朴的常说一句话:你把人给尊重一下,其实就是给面子的意思。
在面子下面掩盖的是什么?实际上是一种人情互动,即施予和回报。(启发:中国文化中太多的这种走捷径思维了,没有规则意识,精力集中在走捷径上。市面上那种x天学成x、成功的x种方法、教育的x种方法等等不胜枚举)
面子和人情也可以转换。因为我不断地当着众人面吹捧你,然后给你送礼,这种就在你那儿积累了面子;于是我可以要求你帮助我想帮助的其他人,这个面子就转化了。
西方人是理性人,中国人是情感人、情绪人、关系人、面子人。比如旅行,西方人直接给钱付给旅行社就ok了,但在中国是要托关系折腾一圈,不但省了给旅行社的钱,人和人还有了密切的互动,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启发:不觉得更费劲吗,旅游的目的是啥)
在人情面子的社会,人情相互回报有一个固定模式。古往今来,中国人际关系有个传统:强调角色化关系。所谓角色化的关系,就将人和人的关系纳入一个游戏规则,这个角色我们过去叫五伦,即父子、夫妻、兄弟、君臣、朋友。这五伦关系互相依赖、互相依存、互相回报。在这个过程中,将心比心就是中国人际关系维持和谐的模式。你要给别人面子,别人也给你面子。你帮助别人了,别人就帮助你。
中国人把人的关系分成了三种。一种叫家人关系,这是最核心的一层,家人关系里权利和利益保护没有条件,而且不讲回报。
第二层关系是熟人关系,比如同学、邻居、同事、同村乡亲。熟人关系对人情的回报有一些期待,会通融但也有条件。
第三层关系也是中国文化中最少涉及的生人关系。公事公办是生人关系的特点。生人之间往往不给任何照顾,只讲利害,对回报和利益要求最高,没有任何信赖和变通,这就是生人关系。
关于人情面子的这三层关系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产生许多微妙的玄机。家人关系超越制度、超越规则,面子最大,人情至上;熟人关系有选择有条件,有时好用,有时不好用;生人关系人情最少,面子最少,规则最多。
熟人往往能满足你片刻的虚荣心,但会导致你不必要的交往,花了时间、精力,同时又导致你过度的成本支出。
很多的故事证明,熟人关系是超越制度而且破坏制度的。
熟人关系是有选择地超越规则,熟人之间有亲疏、有利害,亲密的、厉害大的关系超越制度就多一点,疏远的一般关系超越就少一点。熟人越多的地方,越没法遵守制度,结果只能由习惯和传统文化来支配。(明面上不好使,就是潜规则)
西方则强调大家对企业的归属和忠诚,而不是对企业老板的忠诚,因为他们的法律健全,老板没有不安全感。这和中国不一样,老板有时候强调个别人对他忠诚,是因为个人没有安全感,需要少数人忠诚来帮助他做一些事情。换句话说,中国民营企业重视忠诚问题,往往是因为对制度没信心,有不安全感而采取的被动防御措施以及企业经营中不得已的手段,但是这种忠诚关系往往被一些老板过分使用,以至于公司内部少数人结成特殊关系。
当一个民营企业的老板,身边没有一个人对他个人忠诚的时候,这个公司的制度就成为唯一的行为准则,这个公司才真正是一个阳光下的公司。好的公司没有秘密,唯一保险的办法就是按规则办,按法律规章办,无欲则刚。
对一个人来说,关系在创业、经商、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三个方面的功能:第一,事业发展的需要,要发展事业没有关系不行。第二,安全的需要,万一有个急难,你有一个铁杆朋友帮个忙,替你说话,找个人,家里有点事关照一下。第三,情感的需要,总得有一些挣钱以外的情感交流。
当一个人天天在外面忽悠的时候,你应该知道这个人实际上在每一个地方的强度都不够。当这个人不怎么忽悠,但很神秘地就能把事情办成时,你要知道他肯定在某个地方有关系,而且这个关系的强度足够大。
9.伟大
我后来发现所谓责任感、理想,就是三件事:一是没事找事,天下事不一定非得你管的你去管了;二是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救助贫困生、失学儿童,不是你的事你去管;三是自己的事不当事,比如三过家门而不入。
立志决定了所有事情的思考方法,志向在哪儿,人就往那儿琢磨:志向在挣钱,人就会想着如何去斤斤计较;志向在为人民服务,人就会学雷锋做好事;志向在成仙得道,就在装神弄鬼上花心思。立志就是在人生海洋中立了一个航标,不管走到那里,中间干了别的什么事,顺利或不顺利,都是顺着这个航标前行的。
理想还诱使人做一些自我转化的工作,把自己变得与众不同。
男人奋斗的过程中一般会表现出很多美德,也会表现出很多正常人认为残酷无比的方面。一个有价值的男人的一生,是践志的过程,以及找到志向相投的朋友的过程。
伟大还是一种创造的状态。自由一定不按常规,会创造一些新的规则、新的非标准、新的机会选择。
伟大是一种状态,自然的状态,自由的状态,创造的状态,荒诞的状态,以及自我观察中的一种喜剧或悲剧角色。
10.企业公民
前半夜想想别人,后半夜想想自己。——胡雪岩
中国观念一向有“均贫富”的传统,所以一谈到企业公民,多数人的期待是“好人好事随便做”,只要是好事你就得做,不做你就不是企业公民,甚至形成全社会对企业家群体的压力,出现劫富济贫,出现了“慈善榜”、“纳税榜”等等各种各样的排行,总体来说就是指责企业家和社会先富起来的人捐赠太少。
中国是一个泛道德的社会。比如说有人做了善举,捐了1000万来治水,就没有人来追究他的法律问题,包括股东,包括社会对其都不追究了。西方是一个法律社会,不管做什么道德上的好事,法律上首先得合法才是善行。而不是我们常常看到的,只要是好人什么事情都可以原谅,犯了罪大家都同情。
中国目前履行企业公民责任意识最强的恰好是民营企业,而不是国营企业。
11.企业家
作者讲王石,他本身一直在想,名和利只能取其一,在中国,得利很危险,若是不甘寂寞,那就得取名舍利。
王石拒绝当老板,所以他选择了经理人的定位,就不存在合伙人的问题,其他人该去哪儿就去那儿;愿意继续打工就当经理,想当老板就走,他用这种方式妥善地解决了第一代人之间通常很难解决的一个矛盾。
王石的这种严格自律、管理自己的能力,印证了一点:伟大在于管理自己,不是领导别人。所以我们要做好一个公司,每一个领导人最重要的也是管理自己,不是领导别人。你把自己管好了,以身作则,身教自己、言教他人,事业就一定能够成功。
君子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作者讲牟其中,牟其中是被社会长期压在底层的一个角色,其悲剧性在于要用冲撞体制的办法不断证明自己的强大,要翻身。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意人。政治情节、江湖大哥、民间智慧、合理的商业想象力,以及我们有限的体制空间,塑造出牟其中这样一个形象,现在没有此类人物了。生存就是在每个阶段改变自己,适应环境,不断改变行为方式;而原有方式一直往下做,环境改变人不变,会死得很快。
没有缺点的人是最可怕的。没有缺点的具体表现就是从来不占便宜。
宗庆后也属于将政治情结和解决危机的方式非商业化的一代人,他们用民族情绪,去跟人家做商业上的博弈,由于他们有超强的毅力,表现出来的非理性和非商业的行为就特别刺眼。
牟其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作为中国最早的民营企业家,很具有标本意义。一个人在一个时代中能迸发出的光芒,其实也就是这个时代的光芒。一个企业家的命运不是孤立的,一定要在一个时代的背景下才能发光。你所做的事业一定取决于制度空间的大小,你个人的品质再好,能力再强,都不重要,只有跟制度空间相容,你才能够很好地成长。
13.历史
历史永远没有真相。——冯仑 (非常赞同,因为记录历史的是人,人就有取舍,就会强加自己的认知)
知道世界原来是由两面互补的,一面是宣传,另一面是内参。
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伟大的另一面,探讨过程中我的确发现了很多让人失望的伟大、让人轻蔑的伟大、让人不崇敬的伟大、让人不愿追随的伟大以及让人不再敬仰的伟大。
到历史现场你会感觉到,一方面徽商很发达,徽商不在家里经商,都是在安徽以外的地方经商,但是另一方面牌坊都是立在家里。两万节妇烈女是两万以上丈夫在外花天酒地、狂吃滥嫖和不贞节互相对照的。这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一些民营企业家,他既不在传统道德层面继承经营,也不在商业道德、商业层面即法律层面上打仗,却采用一套很有趣的方式:第一义和团精神,认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第二滥用毛泽东思想,贴大字报,煽动员工在会上围攻、谩骂、斗争。这些历史的基因和密码,在中国一些民营企业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一个一个人,一件一件事情,一段一段话,一个一个念头,不断地顽强地冒出来。我们有本事改造未来,但有时候对历史表现出无奈,只能对历史妥协。
历史注入的一些基因和思维模式、语言系统,会在今天通过民营企业不断表现出来,这就是历史的厉害。所以有时候我们对历史必须心存敬畏,因为我们尽管可以怀疑过去的真相,但不能怀疑历史的基因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候顽强地表现出来。历史越长的时候,对未来的影响越大,因为历史的基因已经深深地根植在人们的血液中。(其实就是观念,我们的行为被观念左右着)
历史越长,是非越相对(所以不要瞎论是非,没毛用,节省精力干自己该干的);历史越长的地方就越没是非。为什么呢?一个是非如果是看下看,是就是是,非就是非;拉开一段时间再看,若是,若非;再拉开一段时间看,是非可能会调个个儿。
所以懂得历史、懂得文化越多的人,越具有相对主义的特点,也越坚信历史只有成败而无是非,看重成败而淡化是非。
14.幸福
幸福是一个梦想,是我们生活中不断奋斗的一个动力源泉,更是我们人生的终极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关于幸福和不幸福要从两个方面看,即我们的欲望与满足欲望的手段及能力之间是不是能够平衡。
欲望表现为一种奋斗,表现为一种资源获取,表现为对外部环境的博弈。
怎么才能现实地感觉到自由呢?第一,自己决定几点上班。第二,自己决定发多少工资。第三,自己决定去哪儿。(自由这个事其实是观念的自由,行为是受观念指导,而我们的观念到底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给你强加的,要去思考…)
幸福三要素:不算小账、不算时间、不算是非。
大钱和小钱差别在哪儿?大钱是投资用的,是资本品,是生产资料,小钱是生活资料。
所有的自由来源于内心的自由,其次才源于你的物质手段。你有一定的钱,可以去旅行,可以想吃什么吃什么,可以满足你基本的物质状态的幸福。幸福还分物质幸福和人际关系的幸福,人际关系的幸福在于有归属感,被承认、被爱和被尊重、被需要。人际关系的幸福一旦被是非破坏,就不是钱能解决的了。一个人要追求自己的幸福,要获得自由的状态,内心要自由,也只有内心自由的人才可以获得人际关系的幸福。小钱可以获得物质状态的幸福,时间可以让你这两种幸福都能自由地伸展。
自我行为能力强的人习惯不断地用自己的眼光来判断世界、剪裁世界、征服世界、改造世界,别人越这么评价,他越兴奋、越有斗志,而且他在与人斗的过程中非常有乐趣,他希望改变这个社会的道德方向,愿意把一个新的道德观念加给别人,就像近代史上的一些政治强人们那样。
道德唯一的约束是熟人之间的舆论压力,当你感到不幸福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解决办法是进入生人社会,大家用法律约束,不用道德约束,这时焦虑就会很少。
创业者的乐趣最终来源于他发自内心的一种执着和信仰。
越庸俗越自然,越堕落越人性。
15.女人
女人15岁到25岁只懂爱情不懂婚姻;25岁到35岁只懂婚姻不懂恋爱;35岁到45岁只懂日子不懂婚姻,孩子、家庭压力很大,数着日子过;45岁到55岁只懂孩子不懂日子;55岁以后才知道自己是个孩子,心态回归到少女阶段。现在最牛的是80岁的老太太还吃醋,90岁的老头还敢跟情敌决斗,延续了人类已有的创造精神。
16.死亡
死亡只对活着的人有意义
注:本书出版时间200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