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认识世界》古代与中世界哲学
读书
哲学
2022-08-21 2511字

引言

“中国”很早就凝聚了一个核心,才有不断转变与成长的依托。经历万余年的存在与变化,这一不断更新、不断扩大的复杂系统,长久以来都是其成员认同和归属的共同体。今后,这一共同体还能够原来成员的后代,继续被认同为其身心之所归属吗?

二年刀圭,三载疗治,长夜不寐,随时思索。作者终于认知,这一多元复杂共同体,不能仅仅由国家、族群或文化各单一角度讨论,却是看作三者的混合体。由于很早就凝聚了一个核心,才有不断转变与成长的依托:因能容纳,而成其大;因能调适,而成其久。这一共同体,经历了目前进行的全球化,应以其特征,融合各处人类,共同缔造人类共有的大同天下。

认识世界封面

这本书谈些什么?

本书的陈述,从新石器文化开始,结束于帝制皇朝退出历史。这漫长的时距,不下于一万年,乃是概括我们这一个复杂文化共同体演变的过程……在这几千年来,世界第一次走向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审察自己的归属和认同,也审察族群归属和认同的原则,应是非常严肃的课题,庶几我们不被狭窄而偏激的族群狂傲挟持,迷失了自己往前走的方向。

作者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本书作者通过十五个章节来详细阐述了华夏和中国的演变,解释我们究竟是谁?为什么过去中国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能将外围的文化吸入华夏圈内?为什么中国历史总是分久比合,合久必分?为什么近代中国丧失了弹性和可塑性,以至于我们今天不得不认真地审视“中华”、“华夏”和“汉人”?

宇宙由故事构成,而非原子。——穆里儿·鲁凯泽

导言

所有重大的哲学问题都是开放的问题,而每一个回答又会立即引发新的问题。伟大的法国怀疑论者及人文主义者蒙田曾经说过:“令我们感到幸福的是享受,而不是占有。”这句话总是适应于那些致力于研究哲学史中多样的思想、观念、论证以及推论的人。研究智慧的思想,描述它,理解它,然后进一步思考,这是一项令人享受的精神活动。阅读是与他人的大脑一道思考,而领悟读到的内容则是自我持续的对话。吸引人的是这一前景,即能够比之前更加明达地思考世界

哲学到底是什么。对于一些人来说,哲学是一门精确的科学(也就是那些语言逻辑学),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则毋宁有些类似于思想技艺,即一种技艺,它思考美丽而又睿智的语句。这二者都有其论据以及传统。在它们创立者柏拉图(Plato)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看来,哲学史关于正确生活的追问。为了过这样一种生活,我必须懂得很多。而我只有通过一个有充分根据的并由此为“真”的观点,才能获得确切的知识。

因此,在古典传统中,哲学有些类似于知识的科学。亚里士多德将逻辑推论引进哲学并借此建立了科学思考的前提。直至19世纪,几乎所有哲学家都追随这两位伟大的希腊哲人,将他们的专业视为科学或凌驾于所有其他学科之上的超科学。

其中一种情况是,到黑格尔时代为止的几乎所有哲学家都怀有如下出发点,即存在唯一一种哲学,就如同也存在唯一一种数学和唯一一种物理学一样。黑格尔在这种程度上书写哲学史——那基本是最早的哲学史作之一,即仿佛这栋思想建筑客观地存在于世界上。整个建筑地黏合剂是被称为理性地建筑材料。由此,康德(Immanuel Kant)与黑格尔等伟大的哲学家相信,理性也是超时间的、客观的。因此,哲学家的全部工作就在于,以理性的方式洞悉世界,以此促进永恒的真理大白于天下。

今天对于我们而言,对唯一一种哲学和唯一一种理性的这种信仰已变得陌生。最晚是在20世纪初,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唯一一种理性并不存在。康德所说的“理性的普遍源泉”,已经挥发成众多个别的发源地。如果谁要努力实现某种程度上的理性,也只能在字面上实践。而只要人们愿意,哲学应成为科学的要求也能为这些变化的迹象中得以保持。只是哲学现在已不再是关于知识的科学,而是关于那些符号逻辑或者不合逻辑的命题的科学,通过这些命题人们确立起来关于这个世界的看法。诚然,这样的一门科学不再解释,而只是描述。这就是影响巨大的分析哲学在弗雷格(Frege)和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之后所走的道路。

与之相反的观点是哲学思想是思想的艺术。它在对黑格尔的批判中脱颖而出。叔本华还有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怀着冲天之怒摧毁了对唯一一种理性的信仰以及所有建基于其上的哲学。在19世纪的进程中,我们越来越多地处理的是世界观,而非世界建筑。哲学家不再是认识这个世界,而是向它投去极富主观性的目光。他权衡,评价,争论,使问题尖锐化,并且面对世界和生活强调一种特别伦理学的或者美学的立场。与此同时,在艺术中也发生了同样的事。艺术也不在呈现客观的可见之物,而是使主观之物可见。

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用文学的笔触精心构思,试图以美学的方式让读者沉浸其中。在18世纪的法国哲学中我们就已遇到同样的情形,即以散文式的代替科学式的。卢梭(Rousseau)、狄德罗(Diderot)或者伏尔泰(Voltaire)不囿于体系思考,他们创造了思想雕塑、思想形象或者“哲学论断”(Philosopheme),以取代原先的那些哲学。就如艺术形成了很多风格和主义,那些世界观哲学也因此相似。人们不再建造一座大楼,而是凸显一种思想风格,而世界观就成了标志。这种传统沿袭至今,尤其是在其发源地法国。

“哲学”更多地呈现为一种以文化的方式保存超越时代之价值的行为。哲学学习者首先应该琢磨透这一点,才能从根本上掌握哲学知识。

人们的生活和思考受到社会和经济状况的影响,而哲学以某种方式存在于其中。

人们很容易陷入这样的危险中,即将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和启蒙时期的哲学家视为某个特定的哲学流派或者思想学派的代表。然而按照他们的自我理解,绝非如此。他们不像后来的哲学家那样,努力强化自己的标签、自己的历史身份,而是围绕世界整体而努力。柏拉图既不属于柏拉图学派,也不是一个柏拉图主义者。笛卡尔(Descartes)不为笛卡尔主义锻枪铸剑,而是为探索这个世界费心劳力,别无他选。

对于一部哲学史的作者而言,这就意味着,要万分谨慎地避免对历史做出归类、贴上标签。那种分类编目地做法常常极为轻易地掩盖了他真正想要揭示的东西。

雅典学院

所有重大

注:原书出版时间2015年7月,译本出版时间2020年x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