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城市的胜利》城市如何让我们变得更加富有、智慧、绿色、健康
读书
城市
2022-05-07 5318字

引言

这本书作者全方位地阐述了城市的内涵,城市的繁荣会放大人类的优势,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能够推动创新、吸引人才、鼓励创业,进而促进社会与经济的流动性。深入研究为什么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城市使人员和公司之间物理距离的消失,代表了接近性、人口密度和亲近性

城市的胜利封面

这本书谈些什么?

本书着重强调我们必须从“把城市看作是城市中的建筑”这种倾向中摆脱出来,永远不要忘记,真正的城市是由居民而非混凝土组成的。作者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城市的成败通常超出了政治家的控制,但政策却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二书中讨论的重点不是城市中的建筑,而是其中的人;第三政府不应该强迫人们选择在哪里定居,但应通过政策来激励人们选择居住在城市中。

作者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本书作者通过9个章节来详细阐述了城市最终胜利的理由。

1、他们在班加罗尔制造的是什么

作者在班加罗尔优势论述中摘录关键点:1)从古代的雅典到公元8世纪的巴格达,再到长崎,城市一直是在各种文明之间传播知识的最为有效的场合。这绝不是偶然的。一般来说,随着所传播信息的增多,其中夹杂着错误的东西也会增多。城市的接近性则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方便,因为它减少了传播的复杂性可能带来的危害;

2)班加罗尔等城市的成功并非局限于国际智力合作上。这些城市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它依赖大量的潜在雇员来吸引雇主,同时依赖大量的潜在雇主来吸引雇员。城市的规模为员工的跳槽提供了方便,在富有企业家精神的行业里,雇员往往是通过跳槽取得成功的;

3)班加罗尔的优势主要是来自于它的技术,而非地理位置。首先,工程技术人才吸引了大型科技公司,然后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聪明的企业和聪明的雇员纷纷集中到班加罗尔,他们相互吸引的;

4)决定哪一个城市能够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是人力资本,而非物理的基础设施。在美国,通常以拥有本科学历的人口所占的比例来判定当地的技能水平;5)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的时代,收入与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6)硅谷和班加罗尔告诉我们,电子方式的交流并不会导致人们放弃面对面的接触。大量研究证实了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

7)现代的统计数据表明,当年轻的专业人士生活在一个周围有很多同一职业竞争对手的大城市里时,他们的工作时间会变得更长(启发:充分竞争而不是内卷);

8)互联网和长途电话为人们在家中完成基础性工作提供可能,但是,孤独地工作很难真正地积累最有价值的人力资本;

9)创新为什么会集中出现在硅谷等地?原因在于创意跨越走廊和街道要比跨越大陆和海洋更为容易。专利引证证明了接近性的智力优势;

10)广阔的城市市场很容易弥补这些新技术的固定成本,这也是电话和宽带技术为什么会首先在城市里投入应用的一个理由,它们与印刷书籍是一样的道理;

11)印刷机间接地帮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知识化、民主化、商业化,最终变得更加城市化。

杰文斯悖论

2、城市为什么会衰落

作者在城市为什么会衰落论述中摘录关键点:1)相对于制造业的一枝独秀来说,产业的多元化更加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底特律实际成为了单一产业城市的典范。尽管将这些地方的问题过多归咎于政治是错误的,但政治上的管理不善往往是导致铁锈地带衰落的一个原因。也许,最常见的错误观点就是:通过住宅项目、高档写字楼或梦幻般的高科技运输系统让这些城市可以重塑它们往日的辉煌。这种错误观点是根源在于人们往往把一座城市与它的结构混为一谈,城市实际上是一个彼此相关的人类群体;

2)博物馆、交通和艺术在塑造城市形象方面确实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城市的规划者必须从实际出发,追求的目标应该是适度的成功,而非一时的轰动。现实主义者寻求小型且实用的项目,而非用巨大而昂贵的骰子来赌城市的未来。对文化设施进行投资的真正目的不在于发展旅游业,而在于吸引高素质的居民。这些居民能够真正地让一座城市实现复兴,尤其是如果他们能够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保持紧密联系的话;

3)对于不断衰退的工业城市来说,复兴之路是漫长而艰难的。在未来的数十年里,它们必须放弃大城市与重工业给它们留下的饱受诟病的遗产,重新依托小型的创业企业和商业进行发展。除了通过合理的税收与管理进行教育投资和提供核心的公共服务以外,政府能够采取的加速复兴进程的措施是非常有限的。并非每一座城市都能实现复兴,但人类的创造力是十分强大的,尤其是在因城市人口密度而得到强化之后(启发:创造力的来源就是人类群体相互作用)。

3、贫民窟有何好处

作者在贫民窟有何好处论述中摘录关键点:1)城市里充满了贫困人口,但并非是城市让人们变得更加贫困,而是城市利用将会提高他们生活水平的前景吸引来了贫困人口;

2)大多数北美人认为,里约热内卢的罗西尼亚贫民窟是衰退的一个信号,但它实际上体现出了城市的活力。住在贫民窟里的人比巴西偏远地区的人享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服务;3)城市的人口密度提供了交易的可能性,它促进了市场的出现。全球最为重要的市场是劳动力市场,一个人可以在其中把自己拥有的人力资本出租给拥有金融资本的另一个人。一座大型的城市就是一个多样化的雇主组合。

4、居住环境是如何受到制约的

作者在居住环境是如何受到制约论述中摘录关键点:1)密度过大可能导致杀害而非亲密,它提示我们,密度过大可能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

2)私人轿车和出租车的使用者,也许还有公共汽车的使用者,基本上没有承担与他们使用所带来的成本增加相对应的成本,当我们驾车出行的时候,我们考虑的是自己在时间、汽油等个人成本,但通常不会考虑自己给其他任何一位驾车者带来的成本—损失的时间。我们没有考虑到自己造成的交通拥堵,因此,我们造成了道路的过度使用。经济学家顺理成章地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即按照驾车者出行的全部成本向他们收费;

3)恐惧是成千上万的人共同生活在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空间里所导致的一种极其常见的副产品。正如城市的接近性为思想和疾病的传播提供便利一样,它也为犯罪提供了便利(启发:城市的人口密集可能会创造奇迹,但也会付出代价)。

5、伦敦是一个奢侈的度假胜地吗

作者在伦敦是一个奢侈的度假胜地论述中摘录关键点:1)伦敦、纽约和巴黎如此受人欢迎的一个原因是它们包含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在建筑、博物馆和公园等方面的巨额投资。但是,它们也受益于城市在放大人类的创造性这一方面的能力,这种能力在让人更加勤奋的同时也让人更加快乐;

2)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市场是需要平衡的。只有在同时承担较大风险的前提下,投资者才能选择回报更高的资产。在比较不同的城市地区时,存在着一种工资、物价和生活质量之间的三方平衡;

3)如果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不能建造更多的住宅,它们就面临着精品店城市的风险—剥夺了除却最富有的人以外的那些人享受它们的快乐和真正优势的权利。

6、摩天大楼有什么好处

作者在摩天大楼有什么好处论述中摘录关键点:1)摩天大楼—为城市在同样的土地面积上大量地增加建筑面积提供了可能;

2)住宅供应的增加不仅决定着价格,而且决定着一座城市的人口数量。不同地区的新建住宅与人口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基本上是一致的。

7、为什么平面扩展会大行其道

作者在平面扩展论述中摘录关键点:1)交通技术塑造了我们的社会,现代的平面扩展是汽车带来的产物。作为城市基本特征的交流一直离不开某种形式的交通;

2)每一种成功的新型交通工具通常都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技术方面的突破为某种更加快捷的交通工具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能,如蒸汽火车或汽车,第二阶段,如果有必要的话,建设与这些新的技术相适应的新的交通网络,第三阶段,居民和公司改变他们的地理位置,以便利用这些新的交通方式;

3)有人认为,美国的平面扩展代表了英国的一种文化遗产。它特别注重单一家庭的独栋住宅和后院,但欧洲人比美国人更喜欢住在郊区是有明显理由的。许多欧洲城市都是比较古老的,拥有历代先贤留下的建筑遗产。随着欧洲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欧洲人也已经迁到了郊区,平面扩展的基础是汽车,而非文化;

4)休斯顿的成功在于它为中产阶级提供了一种可以负担得起的、具有吸引力的生活方式;

5)最令人担心的是,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像美国的大部分地区一样采用以汽车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启发:交通方式决定了居住方式,另外碳排放是个问题)。

8、还有什么比柏油路更环保

作者在柏油路更环保论述中摘录关键点:1)我搬到郊区的后果是除了伤害环境之外一无所获。我已经从一个相对节俭的城市能源的使用者变成了碳排放大户(启发:乡村生活要达到城市同等生活质量时),城市生活远比绿草如茵的生活更加有利于环境;

2)更加快捷与便宜的交通工具的出现为人们在绿地里居住和在城市里工作提供了可能。美国似乎正在走向广泛流行的瓦尔登湖畔的生活方式,即每个人都可以生活在绿色植物的包围之中,但是有些地方在走上这条道理之后遇到了一些环境问题;

3)印度和中国正在迅速地发生变化,他们拥有比美国多得多的人口。如果印度和中国人均碳排放量达到美国的水平,即使他们的人口保持在现有的水平上,全球的碳消耗也将增长139%。支持在美国进行更高密度的开放带给环境的最大好处可能是有助于说服中国和印度向高空而非向四周发展;

4)有一股强烈的与大量消耗能源的美国人有关的虚伪气息,他们正试图说服亚洲人更多地保护环境—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一位非常著名的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比喻为一个“拥有大量SUV驾车者的国家试图告诉一个拥有大量脚踏车者的国家不要使用机动脚踏两用车”;

5)如果要让未来变得更加绿色,那就必须进一步实现城市化。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在几乎没有碳排放的情况下驾车出行或在我们的屋子里使用空调,但在那一天到来之前,没有什么东西比柏油路更绿色了;

6)为了人类和我们的地球,城市是而且必须是未来的潮流。

9、城市是如何取得成功的

作者在城市是如何取得成功的论述中摘录关键点:1)托尔斯泰也许是正确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就城市而言,失败似乎是相似的,成功却各有不同;

2)所有成功的城市的确也有一些共同点。为了实现经济的繁荣发展,城市必须吸引各行业的精英,并让他们能够进行合作。如果没有人力资本,城市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3)不同的城市找到了吸引人才的不同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原始的政治力量或合理的重商政策都可以吸引到人才,如东京。通过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往往较为混乱地区的经济自由化与法治的桥头堡,如香港。在其他城市,如波士顿,重视教育的悠久传统仍在不断地给它带来回报。我评估了不同的城市取得成功所走过的道路。城市的成功不仅没有一个统一的公式,而且成功的原因也往往存在着很强的国别性

结语:平坦的世界,高耸的城市

在你所拥有、使用或知道的东西中,绝大部分是由其他人创造出来的(启发:高度社会化)。城市提供了合作的可能,尤其是共同创造作为人类最为重要的创造的知识。在人口密集的走廊里,思想可以很方便地在人与人之间交流。人们愿意忍受城市里的高房价,正是为了与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生活在一起,其中有些人的知识将会对高房价作为补偿。人们往往可以从其他人那里学到很多东西,因此,我们周围的人越多,我们可以学到的东西也就越多。城市让观察、倾听和学习变得更加方便。人类的基本特征是我们相互学习的能力,因此,城市让我们更加成为其人(启发:人类的一个基本能力是相互学习的能力)。

自命不凡的权威人士和批评者一直认为,信息技术的进步将会让城市的优势当然无存。但是,短短几十年的高科技是无法战胜人类数百万年的发展历史的。在网络空间里的交流将永远无法与分享一顿美食、一个微笑或一个亲吻相提并论。我们人类主要是通过其他人提供的听觉、视觉和嗅觉线索来学习的。本书的中心主题是城市放大了人类的力量。我们人类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相互学习的能力。当我们面对面地聚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的学习就会更加地深入和彻底。民主、印刷,以及大规模生产只不过是城市的少数几项天赋而已。在城市形成的思想最终传播到城市之外,并影响了全世界的其他地区。

城市不需要施舍,但它们需要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事实上,经济学家的核心思想基于这样一个信条:企业通过在市场上进行激烈的竞争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政府作为公正的裁判对市场进行监管。竞争促使城市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维持较低的成本。相比地方保护,让公司参与竞争要好得多,让城市找到它们自己的竞争优势要好得多。

国际化城市的成功取决于国家的贸易和移民政策。自雅典吸引地中海地区最优秀的人才之后的数千年中,通过吸引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城市得到发展,今天,最成功的城市仍然在各个大陆之间发挥着桥梁的作用,这些城市吸引了跨国企业和国际人才。如果哪一种城市认为只靠吸引年轻人就可以取得成功,那将会是一个错误(启发:人力资本多样性的重要性)。

中国采取向高空发展而非向平面发展的模式,全世界的碳排放将会减少,地球将会减少因全球变暖而带来的威胁,中国将会减少对中东石油生产国的依赖。从长远来看,20世纪的郊区化生活就像是工业城市的短暂岁月,与其说是一种趋势,不如说是一种脱轨。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繁荣,以及我们的自由都是属于在那里共同生活、工作和思考的人们的最终礼物—城市的最终胜利。

出版时间:2012年12月